高交会论坛:人工智能真的能超越人脑吗?
深圳神经科学研究院院长谭力海: AI取代人脑? 不, 必须向人脑“学习”!︱名人面对面新闻来源:读创科技从“深蓝”到“阿尔法狗”,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AI何时替代人脑”的争论也在不断升级。人工智能真的能超越人脑吗?11月15日在高交会“颠覆性创新技术”主题论坛上,深圳神经科学研究院院长谭力海举了一个例子,告诉人类不必“妄自菲薄”——人工智能识别人脸,必须建立在超过100万个样本的基础上,但婴儿出生3天后就认识爸爸妈妈,当时婴儿脑子中的人脸样本应该不超过20个。这证明,人脑对于人脸识别的功能比人工智能复杂得多。
高交会论坛大脑的奥秘,我们还有太多未知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运作原理了如指掌,但对于人类大脑如何“工作”,却所知甚少。“上世纪80年代之前,技术限制了人类对人脑的认知。后来有了神经影像技术,人们通过高分辨率的脑成像技术对人脑进行精准定位,可以精准到1至3毫米。但是即便如此,治疗脑部疾病的药物研发依然面临巨大挑战。到目前为止,依然找不到对老年痴呆行之有效的药物。”谭力海表示,人类对于人脑运行机制的了解,远远比天文学家对浩瀚太空的了解要少得多。所以有科学家如此断言:“在大脑研究历史上,人类从未精确地验证过大脑的工作原理”。也正因为对错综复杂的人脑还欠缺认知,所以脑疾病依然是人类难以攻克的堡垒。据谭力海介绍,我国脑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脑瘤、脑外伤、脑瘫、电线、自闭、失读、老年痴呆、帕金森等脑疾病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占全球所有疾病总负担的30%。所以,人类认识自己大脑的探索长路漫漫,却又必须向前。
阿尔法狗-人机对弈人工智能要向人脑学习在谭力海看来,人脑有着人工智能所无法比拟的复杂性。“以人脸识别为例,现在的技术可以使识别正确率达到97%。但是,人脸识别是把收到的信息分解成152层特征,读到电脑里,再和目标比对。一个目标需要和100万个样本进行对比,样本数少于100万,准确率将大大降低,它是基于很大的数据库。”而人脑呢?婴儿出生3天之后就能认识爸爸妈妈的脸,可见人脑有着人工智能无法比拟的复杂工作原理,人脑对人脸的识别效率高多了。也正是因为认识到人脑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人工智能不仅不能“替代”人脑,反而期待与脑科学的交叉。“类脑智能”成为最新兴、前沿的科学领域。不过,谭力海坦言,脑科学大数据处理还面临巨大挑战。“美国科学家估算一个小鼠大脑可产生60PB的数据,人脑数据则高达200EB,这样的数据可以和今天全世界的数字信息之和相比,是真正的大数据,无法存储也无法计算。再比如:我现在讲话,你在听,人脑消耗的能量大概20瓦,相当于一个灯泡。可是用目前的计算机体系,构造和人脑复杂程度相似的计算机,就需要1000兆瓦的能量。所以,现在的人工智能面临两个大问题——存储和能耗。”谭力海表示,研发类似人脑功能的芯片是全球发达国家集中进行的工作。
人脸识别技术底子薄的深圳必须走特色之路全世界都在向脑疾病宣战,深圳能做些什么?谭力海坦言,深圳在脑科学的研究领域基础较为薄弱,缺少积累,设备落后。此外,人才积累也不够,科研团队少,与各界的合作有待加深。“而且,深圳正因为起步较晚、底气较薄,就更应该突出自己的研究特色,否则很难产生标志性成果。”尽管“现实骨感”,但以谭力海团队为代表的深圳脑科学界还是向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谭力海团队发现,人类大脑掌管中文和英文的区域有所不同。基于这一研究,谭力海团队为脑疾病患者设计个性化的保护方案:给患者划定一个手术安全警戒区域,即手术禁区,预防开颅手术可能给脑疾病患者造成的语言能力丧失。如今,这一技术已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技术手段,在多家国内知名医院中应用,用于指导神经外科医生手术,保护患者语言和运动功能。经过临床个性化诊断和测试,患者术后的语言障碍发生率从60%至70%下降到3%。据悉,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在200万以上,语言能力损伤高达40%,对这些患者的语言康复治疗费用是一笔巨大开支。谭力海团队的研究成果,对于节约医疗支出意义深远。
深圳高交会 |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